当前位置: 运动队风采
闯荡排坛50年,沈富麟与上海男排的故事
2019-11-12

师父回来了!两周前,听闻沈富麟即将挂帅中国男排,上海男排队中一阵“骚动”,无论是不是国手,他们仿佛看到了中国男排征战奥运的一线曙光。

闯荡排坛50年,沈富麟的头发渐渐白了,但不变的是他严格的执教风格、全身心投入排球的热情。上海男排“王朝”的建立,奠基人沈富麟功不可没,面对中国男排的召唤,沈富麟再一次义不容辞。

1996年,全国男排甲A联赛正式开启,沈富麟于1997年回归上海男排执教,彼时的上海男排刚刚从甲B升入甲A,尚属“无名之辈”。平心而论,麾下的这批队员,论身材条件、总体实力,在全国范围内都算差的。

“克服惰性、战胜自己!”沈富麟上任之初的口号,成了上海男排一代又一代的训诫。队员们很快就尝到了沈富麟的“严”,根据每天的训练计划,沈富麟要求全队必须百分之百达到效果。这其中,包括每个动作、每个细节。吕宁馨还记得,“最难的是合练,6个人在场上时必须每个细节都符合要求,一旦不符合,就重新再来一遍。”训练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1点半,下午2点半到晚上7点。如此严苛的训练要求,令当初这批队员至今刻骨铭心。

然而,没有人喊苦喊累,因为他们尝到了“天道酬勤”的滋味。从甲A最后一名到第六名,再到第四名,1999-2000赛季便打破了四川队多年的垄断,收获冠军,沈富麟只用了三年。以徐文斐、吕宁馨、王烨为主力的上海男排,被国内球迷誉为“追风男孩”。

夺冠后的沈富麟,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从2001年开始,沈富麟哪怕牺牲成绩,也要大胆启用新人,提拔沈琼、汤淼、崔晓栋等人进入主力阵容。两年之后,上海男排于2003-2004赛季重夺联赛冠军,沈琼这批球员被誉为“黄金一代”,成为中国男排的中流砥柱,上海男排从此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王朝”。

“上海男排先后两次从零开始的过程,很辛苦。沈指导的严格、大胆,对我们这几代运动员的影响很大。”上海男排领队兼教练吕宁馨感慨,“如今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延续着他的传统,对我们率领队伍很有帮助。”

2006年,随着上海男排取得联赛六连冠,沈富麟终于可以功成身退了。然而2009年全运会前,沈富麟再度出山。归队前,他开了个家庭会议,妻子、儿子和儿媳三人都投了反对票,但他早就下定了决心。“这批队员是我带的,感情很深。有的全运会后就要退了,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的结局。但现在他们退步太快,所以必须要好好抓抓,不留遗憾。全运会后,我还坐回我的办公室。”儿子沈佳传理解父亲,“沈琼、崔晓栋这批和我同龄的队员,也是他的‘儿子’,在全运会这么重要的赛场,爸爸岂能抛下他们不管?”

全运会的压力,比联赛要大很多,“要让全体队员一个月伤病基本恢复,3个月素质和力量达到自己历史最高水平。”沈富麟很有信心。所有队员都说了同样的话,“收骨头了,准备掉10斤肉。”两周,何炯已经掉了6斤,累得只想趴在那。全队最能练的沈琼,也练得虚脱。而沈富麟自己,全运会期间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体重直线下降。

从输掉五场球,到蝉联全运会冠军,沈富麟再一次做到了。这一次,一向不苟言笑的他终于笑了。看着电视镜头中的自己,沈富麟感叹:“这是我第一次在赛场上笑。”

“排球是他的命根子!”妻子杨申申的形容很贴切。他要确保队伍需要他时,他时刻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