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对体育人意义非凡。全运会征战在即,申城体育健儿们全力备战。一支支运动队正以久久为功之志不懈“练”;一位位运动员正以涅槃重生之力耐淬“炼”。
让我们走进训练场,走近这群可敬可爱的上海体育人,直击“练”与“炼”。即日起每周五,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上海市体育宣传教育中心携手推出“练”与“炼”系列宣传报道。
第十一期,我们一起走进上海帆船帆板队,体验乘风破浪的感觉。
蓝天白云之下,广阔无垠的大海上,脚踏船板,手拉风帆,顺着风势在海天之间穿梭,将海浪甩在身后……
作为奥运大家庭帆船帆板项目的新成员,速度较快的“49人级”顺利入选东京奥运会,上海选手金晔与浙江选手陈莎莎携手获得奥运入场券。她们在今夏的江之岛乘风破浪,展现了中国女子帆船的新力量。
全新开展的“快速船”
与目前我国开展的激光、470等级别相比,“49人级”速度更快,比赛更刺激。
上海帆船帆板队教练朱仁杰目前重点带训这一项目。他表示,这一船型虽然初期投入较高,但由于特殊的设计,比较节省帆的使用,所以后期投入很小。
“这种船型是船长4.99米,所以,顾名思义就叫49人级。”朱仁杰说,该船具有超大的帆面积,操纵起来有较大的难度。船体两舷各有一个伸出来的侧支架,以便乘员获得更大的压舷力矩。
由于操纵难度较大,所以“49人”级别的选手通常反应速度快,技术也很过硬,很多大帆船项目上,随处可见有过“49人”经历的选手。开展这个项目,对我国今后发展大帆船事业也不无裨益。
这个级别男子项目进入奥运会较早,女子项目是从里约奥运会之后,确定进入东京奥运会。目前,上海队有男女各3组选手从事这个项目,女队的金晔、俞慧佳和胡娜娜是该项目的主力选手。之前,金晔一直与俞慧佳搭档,2020年初夺得过该项目的全国冠军。
一波三折的奥运资格
不过,东京奥运会的帆船比赛中,与金晔搭档出战该项目的选手,不是上海队的俞慧佳,而是来自浙江的陈莎莎。
“在金晔与陈莎莎搭档之前,浙江队是我们的主要对手,我们在全国比赛中互有胜负。”朱仁杰介绍,为了在奥运资格赛中夺得入场券,陈莎莎/金晔与俞慧佳/王梦婷从去年年底开始进行交叉组合配艇训练,国家队最终从中寻找出实力更强的组合。
在49人级的船上,经验丰富的浙江选手陈莎莎担任舵手。身材高大、体能也更为充沛的金晔则担任缭手,观察其它船只位置,同时负责把帆收起来,控制船的前进方向。两个人强优势,补短板,在短时间内组合起了较强的战斗力。
4月份的阿曼亚锦赛上,金晔/陈莎莎不负众望,夺得亚锦赛冠军,并拿到奥运会入场券。但据上海帆船帆板队领队周晓光介绍,受疫情影响,金晔/陈莎莎的参赛历程可谓一波三折,她们辗转多班航班艰难抵达阿曼,并按要求进行隔离和多次核酸检测。解除隔离后,队员们仅仅训练了三天就开始比赛,好在提前做好了详细计划和应急预案,租赁器材的调试、场地特点的分析、对手情况的了解等一系列问题均顺利解决。
“小徐莉佳”期待新突破
根据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金晔/陈莎莎回国之后,因为要转场到象山的海域继续训练,迎来了更加艰苦的“14+14”隔离举措。
因为不能展开专项训练,小小房间也无法进行专业的体能训练,金晔只能在教练的指导下,每天通过视频进行徒手训练,“状态可能会受一点影响,不能像之前那样保持那么好的竞技状态。”
领队周晓光透露,因为该级别船型速度较快,在出征阿曼之前,金晔膝盖交叉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比赛前都是以康复训练为主。“她是带着伤病拿到了奥运资格赛。缭手需要很强的体能支撑,膝关节还要发力。回来之后,我们马上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金晔是上海嘉定区输送的人才,身材相对高大,先天条件出众。从OP级、到470,再到诺卡拉和49人级,金晔换了不少项目。
“我的偶像就是徐莉佳,我们教练以前也经常说,我身体条件和徐莉佳比较接近,希望我成为第二个徐莉佳。”金晔说,与欧美选手相比,亚洲选手体能吃亏,经验也相对缺乏,“但这是一个全新的项目,能往前跑我们就往前跑,能争前三就争前三。”
长肉的女生一样美
作为一种快速船,船体平稳,才能航行得更快更稳。“爱美”的金晔不得不面对一个痛苦现实——增重。
“我原本只有61公斤。作为缭手,身体太轻的话,压不住船只,大风天船会翘起来,就会影响我们的速度,还可能给我们带来危险。”金晔说,去年一个夏天,教练的主要任务就是盯着她吃饭,“从早上开始,一个烧麦、两个包子,教练带过来,看着我吃掉。中午和晚上,我都打好菜了,教练再过来给我加个菜,真是吃到快要吐了,还要接着往下吃。”一个夏季的特训,金晔体重成功增加到70公斤。
帆船帆板项目常年在海上风吹日晒,教练朱仁杰开玩笑,如果队伍下午1点半出海,金晔12点半就开始准备了,“先是隔离霜,再是防晒霜,几道工序,我也不太懂。”
22岁的金晔性格开朗,与同年龄段的女孩一样,喜欢看悬疑恐怖类的小说,喜欢追剧,会弹吉他,爱唱歌,还会经常在朋友圈晒出美美的自拍。她说,小的时候练这个项目单纯是为了逃避“写作业”,“刚开始很好玩,时间久了其实也很枯燥。但不管怎么说,爸妈都很支持我,他们总是给我加油打气,希望我站在奥运赛场。”
换搭档战全运
在金晔与陈莎莎搭档之后,俞慧佳的搭档就换成了老将胡娜娜。朱仁杰透露,俞慧佳比金晔小1岁,性格相对内向,“但她有一个特点,喜欢读书,喜欢看国外优秀队员的视频,对技术这一块的钻研比较多。所以,她平时不说不想,一说话就说到点子上,一鸣惊人。”
已经30岁的胡娜娜则是队伍里的老将,总是扮演着大姐姐的角色,帮教练朱仁杰减轻了不少负担。“她丈夫之前是激光级运动员,我们常年在水上飘,和家人聚少离多,前年休假的短暂时间,胡娜娜回老家办了酒席,到队里就是简单地请大家吃个了饭。”朱仁杰说,与胡娜娜同一批的运动员,大部分都已经退役,“她原本也要退役,但因为队伍需要,又多坚持了一届。”
再也不用求助渔民了
朱仁杰比胡娜娜稍长几岁,是一位年轻教练。“人们常说,干一行怨一行。”朱仁杰开玩笑说,很多人觉得他们训练的地方都是4A级景区,都是阳光沙滩、蓝天白云,但每一次的海上训练至少4个小时,“模拟奥运会赛程的关键阶段,队伍早上就出去,就带一些干粮,午饭也在船上解决。”
朱仁杰说,帆船帆板运动员常年外出训练,一年365天,差不多有340天是在外面,最长的一次在外面待了16个月。“以前出去训练或者比赛,队员们首先要拜访当地的老渔民,哪里的水比较浅,是不是有暗礁,从哪座山刮过来的风,可能会变天或者下雨,他们都知道。”
如今,随着科技助力,科研团队会准确给出详细的天气预报,教练组也可以根据一些专业的APP,查看未来一小时甚至半小时的天气情况,“如果有大风或者风雨天气,我们必须把船翻过来,双手抱住船,等待风雨过去,再上船继续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