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周期备战的号角已经吹响,申城体育健儿们昂扬斗志,积极投身冬训之中,全力进入备战状态。一支支运动队正以久久为功之志不懈“练”;一位位运动员正以涅槃重生之力耐淬“炼”。
让我们走进训练场,走近这群可敬可爱的上海体育人,直击“练”与“炼”。随着新一轮备战周期的到来,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上海市体育宣传教育中心再次携手推出“练”与“炼”系列宣传报道。
吹着长三角的海风,上海崇明体育训练基地的篮球馆里,回响着篮球拍击地面、球鞋摩擦和教练与球员间沟通交流的声音。或许在外人看来,这机械的重复有些枯燥、无趣,但在上海女篮姑娘们的心中,每一堂训练课, 都是她们向着新周期吹响的战斗号角,是最浪漫的“梦之乐曲”。
“土洋结合”
狠抓体能基本功
“成年女篮已经归来,青年队也已集结,外教放弃了年假,上上下下都是全情投入。”自2012年与上海女篮结缘至今,这大概是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篮球运动中心主任许魏敏最忙碌的一个训练周期了。
接连经过奥运、全运、联赛等几场大考,经历过折戟的心痛,也享受过胜利的喜悦,许魏敏感叹,“新周期的首个冬训非常重要,不仅要总结好上赛季的经验教训,还要明确新阶段的冲刺目标。”而这两个方面都指向了同一个基点,那就是扎实的基本功。于是,狠抓体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女篮姑娘们的首要课题。
其实,对篮球中心来说,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因为从多年前开始,上海篮球就已经在体能上发力,从基础体能到专项体能,从一人一计划到科学上强度,团队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独特模式。
据许魏敏透露,目前,中心里既有来自本土的经验丰富的老教练,也有刚毕业的怀揣扎实专业知识的研究生,还有从塞尔维亚带来先进理念的外教,可以说是“土洋结合、以老带新“。
加上完善的科医保障,最近几个赛季,全员参赛、大伤减少,队员们都尝到了甜头。因此,今年中心还未动员,姑娘们就已经主动进入了训练备战的状态,变化也在悄然之间发生着。
以老带新
每个人都是一块宝
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三对三篮球赛女子组铜牌的上海姑娘张芷婷就是最好的缩影。许魏敏说:“从自身条件来说,她并不是最突出的,但是在积极主动的科学训练下,张芷婷近几年成长迅速,已经成为了队内的绝对主力。”
在许魏敏心中,每个队员其实都是一块宝,只要从精细化管理到科学训练、从膳食营养到科医保障,做好全方位的保障,每个队员都能发挥最大作用。
比如队长黄靖,按照惯例,“85后”的她其实早已到了退役的年纪,但面对球队新老交替的现状,这名“老将”始终坚守着,并且在队伍中身兼运动员、教练员、翻译数职。
即使多次遭遇伤病困扰,但凭借坚强的意志和科学的训练,黄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比赛中,她总是挺身而出,堪称球队的定海神针。今年,黄靖也坚守在队中,成为了指引“小妹妹们”的一股精神力量。
许魏敏坦言,上海篮球运动中心的梯队建设从未间断过,新周期的后备人才培养更是早早就开始着手了。如今,这个年轻的队伍已经初步成形,有已经看到潜力的苗子,也有传承上海篮球“小快灵”特点的新秀,许魏敏期待着她们在新周期有亮眼的表现。
外教找到归属
队员就是我的家人
当然,篮球作为集体项目,团队建设也非常重要,考虑到队内有一些外地队员,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又无法回家。因此,中心也积极丰富着教练员和队员的业余文化生活。
从集体过年到跨项目联谊,篮球中心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让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教练员有了归属感。女篮主教练Milos Padjen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是这位塞尔维亚外教来到上海的第四个年头了,最近他正忙着利用冬训的空窗期率队备战新赛季。虽然远离市区,但Milos坦言,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队员就是他的家人,这里的生活非常好。
“这么大的训练基地,各种设施和保障非常充足,这是许多欧洲国家都没有的。队伍就像一个大家庭,整个城市的篮球氛围也很好。”在Milos心中,上海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之一。
而更让他欣慰的是,进队四年,他见证了每个球员的成长和进步。从张芷婷在奥运赛场摘得铜牌,到年轻小队员的蜕变,Milos还特别提到了在队伍中司职前锋的马玉芳,“我记得几年前刚来队里时,她连用中文交流都不太愿意,现在已经主动做起了我的翻译。”Milos的话中透着对弟子的骄傲,也诉说着对上海篮球未来的期待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