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心新闻
【竞体人防疫日记】退役再战疫 戎装换大白
2022-04-18

面对突如其来的这波疫情,来自机关、各运动中心的教练员、运动员、职工们响应竞体中心号召,扛起责任、当好表率,科学防控、守望相助,练好内功、增强内力。他们之中,有人坚守岗位,争分夺秒;有人乐于服务,热情贴心;有人参与志愿工作,披星戴月……今天,让我们一起聚焦战“疫”之下的党员先锋、群众模范。

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机关一支部党员杨思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退役女足运动员。在疫情的紧要关头,她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用军人最美底色践行党员的铮铮誓言,用运动员最强作风展现党员的意志品质,为守“沪”家园冲锋向前。

随着封控时间延长,杨思所在社区的老年人配药需求持续加大,街道了解这一需求后,迅速成立了一支由13名退役军人组成的“配药保障”志愿者服务突击队,杨思义无反顾的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她每天穿梭在各家医院,排队挂号、找志愿者疏通,甚至加医生和周边药房老板的微信,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居民、特别是独居老人买药。

“这些退役军人志愿者,大多是身强力壮的中青年人,很给力。”街道服务办主任余飞很感激区委组织部和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的支持,并对杨思等退役军人赞不绝口。

“突击队”的任务来得突然,街道在最短时间里为志愿者们“定岗定责”,并很快理顺了流程。杨思按照就近原则联系2-4个居民区,每天上午8时30分到居委会拿医保卡,现场核实好配药数量、药品名称、生产厂家及是否可用替代药等,然后出发赶赴医院配药。

有时杨思要转战2-3家医院,直到医院门诊结束时间才撤退。为了及时配全居民的必需药品,她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而因为店家都不开门,杨思有时一整天都喝不上一口水,中午医院休息时赶回街道提供的临时休息室吃个盒饭,又会匆匆出发。

杨思在加入突击队后,第一时间简化了居民区的配药需求表,减少了居民区和自己的工作量,把经验分享到群里。此外,她配药路上看到一家小药房营业告示(线上),立即添加药房公众号,以备更快捷的买到非处方类药物。这都大大方便了居民的配药品需求。

在医院里,杨思也对医生主动表明志愿者身份,“厚着脸皮”加医生微信,以备不时之需。让她欣慰的是,和她互加好友的医生也很热情,表示愿意尽可能提供各种帮助。最出乎意料的是,朋友借给她一辆“拉风”的摩托车,换下了她“慢吞吞的小电驴”。而她又在摩托车后加了一个快递员那样的塑料筐,可以一次装很多药。

“退役再战疫,我觉得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杨思说道,“戎装换大白,现在我是一名志愿者。全民同心,胜利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