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10月29日男排首战到2023年1月8日女排决赛结束,经过了72天艰苦地辗转征战,上海光明男排和上海光明优倍女排克服重重困难双双打入决赛,这样的综合成绩令人满意。在这个过程中,有收获也有遗憾;而对于未来,两支队伍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男队:伤病困扰,略有遗憾
上海光明男排在第一阶段的比赛中,开局就遭遇了伤病的困扰,第一场比赛对阵湖北队,求战欲过强的意大利接应萨比第一局就拉伤了大腿肌肉。也是在这场比赛中,戴卿尧崴伤了脚踝。一场比赛两员大将受伤,这样的突发状况令人始料未及,也使得主教练沈琼此后用人非常谨慎。整个第一阶段萨比都在养伤,另一位外援——38岁的胡安托雷纳,上海队也本着“省着用”的原则,第一阶段在婺源赛区他只打了两场。
虽然阵容不够完整,但是底蕴丰厚的上海男排仍然在几场关键比赛中表现出色,包括3比1力克山东、3比0击败浙江、3比1战胜北京。第一阶段比赛,上海男排取得了13战全胜的骄人战绩。
受疫情影响,第一阶段比赛后安排另一个组京浙鲁三强补赛。上海男排只能等待一个多月,直到12月22日,八强移师保定。排位赛第一场,上海男排上来就遭遇补赛中越打状态越好的浙江队。或许是第一阶段打得过于顺利,上海男排在心理上对困难的准备明显不足,加上部分队员身体状况不佳,与浙江队苦战五局失利。分组排位赛打得不够理想,上海队最终只排名第三,不过这也是对当时球队状态的客观反映。
还好在进入淘汰赛后,经过充分动员的上海男排两回合淘汰了拥有三名外援的天津男排,顺利晋级四强。
半决赛再战浙江,上海队再次遭遇伤病侵袭,萨比在第一回合开赛前一刻突感肌肉不适,教练组出于对球员的保护临时决定换人,用武弸智替换萨比出场。临战换将对球队影响不小,半决赛先失一场。屋漏偏逢连夜雨,胡安托雷纳在第一回合比赛中拉伤了肌肉,忍痛坚持打完比赛。
最困难时刻,上海男排团结一心,队长胡安托雷纳经过短暂康复坚持出场,武弸智也顶起了右翼的进攻,另一名主攻贝德诺兹也发挥高水平,上海男排赢下比赛扳平比分,又在第三回合较量中一鼓作气淘汰对手,再次晋级排超总决赛。
决赛第一回合,上海男排虽然大比分赢下了第二局,但北京男排总体发挥更好,第一、三、四局均以两分的微弱优势胜出。输掉第一回合后,上海男排在体能和信心上均落下风,虽拼尽全力,但也只能接受失利的结果。
上海男排作为老牌强队,数次国内赛事冠军得主,决赛失利丢掉冠军很遗憾,但正是因为有了像北京、浙江这样优秀的对手,才能不断鞭策上海男排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女队:小鬼当家,敢打敢拼
这个赛季,上海女排在阵容上做出了重大的调整,更多的年轻小将被王之腾指导委以重任:24岁的许晓婷亚洲杯归来后更加成熟,“05后”小将王音迪和陈厚羽被提拔进入首发阵容,在绝大多数场次都有不俗的表现。
赛季开始前,上海女排备战遇到了很多困难,几位国手在参加完国家队的赛事后都很疲惫,长时间的征战,加上旅途奔波和隔离,队员多多少少出现了一些伤病,其中王唯漪的伤病多一些。另一方面,主二传许晓婷上调国家队打亚洲杯,外援布里西奥到队时间不长,阵容磨合时间严重不足。
上海女排在赛季初的目标非常实际,分阶段制定了计划:先在前八中占据好的排位,再进前四,最后冲击最好排名。
在第一阶段常州赛区,上海女排六战全胜,包括在五局大战中击败了福建和江苏两支强队。转战淮安后,又先后战胜了四川、浙江和北京。两个阶段三场五局大战,上海女排都笑到最后,体现了球队在关键场次关键球上技术和心理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常州和淮安两站比赛的最后一天,因为当地的疫情影响,比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但优倍女排的队员们在教练组的协调安排下,将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依然出色的完成了比赛的任务。
在第一阶段最后一站婺源赛区,优倍女排先后对阵山东、辽宁、天津和深圳四支强队,输掉了和山东、天津的两场比赛。赛后王之腾指导提醒队员们,输球不可拍,关键是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前一阶段打得比较顺,这个阶段面对更强的对手,场上集中度不够,自失增多。”
在以11胜2负的战绩结束小组循环赛后,上海女排迎来了一个长达20多天的休整期。八强战转战上饶,同组的北京、山东和深圳都在不久前经历了补赛,相比之下它们对于比赛的连贯性更强,这也是八强战开赛前王之腾指导最为担心的。还好,在教练组的充分调动下,上海队虽然第三场对阵深圳开局找不到感觉,先失一局,但最终还是依靠大家的团结战斗逆转取胜了,以小组第一在八进四的淘汰赛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
在八进四和半决赛中,上海女排一路高歌,先后以两回合2比0的成绩淘汰了辽宁和深圳,昂首晋级决赛。
在决赛中面对卫冕冠军天津女排,小将当家的上海女排暴露了技术不扎实、自信不足和经验不足的问题,两场决赛,上海女排的姑娘们交了学费,为未来积蓄了继续战斗的力量!
对于上海光明优倍女排整个赛季的表现,王之腾指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下个赛季,上海女排的羽翼会更加丰满,会在排超赛场继续掀起“青春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