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勇于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当好排头兵、先行者,上海体育人全力以赴抓好夏训,振奋精神、刻苦训练、真抓实干,为粤港澳全运会备战夯实基础,为上海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贡献。
第8期,一起走进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射击射箭运动中心,走近这群可敬可爱的上海体育人。
这个夏天,上海“火药味”最浓的地方是哪里?位于金都路的上海市射击射箭运动中心应该榜上有名,申城的气温节节攀升,射击训练房和射箭、飞碟训练场上队员的热情,并没有受到影响,一个个挺拔的身影、一个个坚定的目光,都在为各自的梦想,努力奋斗。
选手变教练
思维方式更关键
10米靶手枪训练室内,一个身着红色上衣的身影,在各个靶位间移动,不时向队员讲解和强调着技术要领。在她身后,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也和队员一起,仔细聆听着各类技术细节,之后还翻阅着相关的统计数据。趁着训练的短暂空档,几位小队员说:“两位教练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致,要抠每一个细节。”
爱抠细节,是上海女子手枪队主教练王莹多年来的习惯,几乎每一次训练,她都会针对队员容易忽视的一些细节,做出重要的提示,甚至连装备箱和休息椅摆放的位置,都会考虑进去。正是这份细致,让她成为冠军教练,教出姜冉馨这样的金牌弟子。如今,王教练有了新的培养和指导对象——曾经是自己麾下的爱将,如今教练界的“学徒”,上海女子手枪队副教练李晨。
“师徒结对”,让本就熟悉的两人,多了一重新的身份。“以前他当队员的时候,就比较沉稳,不太会让教练担心,现在自己做了教练,我跟他合作起来也挺顺手。”王莹说。从曾经教练与队员的师徒,到如今老教练与年轻教练的师徒,李晨从师父身上学到的,是对射击的坚持、对队员的细致和思维方式的变化。“每一位教练、队员和工作人员都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所以除了每天练好技术,还要关心好孩子们的生活情况。”他透露,对于运动员的管理,王莹教练教了自己很多,“可以说是赏罚分明,刚柔并济,合适的管理方式下,我们的队伍越发团结,这方面我还需要积累更多,向师父学习更多。”
对于李晨,王莹说得最多的,是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前当队员,只要完成好每天的训练,做好自己就行,当了教练,要考虑的东西更多,思维方式也要及时变化,由点及面,毕竟带领的是一支队伍。”王莹和李晨在结束训练后,会在一起总结讨论,除了分析队员的技战术,还有队员的生活状况。“师父一直说,只有队员信任你,队伍才会更团结,在比赛和训练中发挥更好,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经常沟通,尝试定制化的管理和疏导方式,确保队员能带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每天的训练中。”李晨说。
抓队内风纪
党训融合成重点
说起本年度的夏训,射击射箭运动中心党总支书记许嵘目光坚定,在他看来,新一届全运会即将于明年开幕,夏训的质量对队伍的发展和建设,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队伍的风纪管理和队员的心理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
许嵘介绍,今年夏训将分为两个为期40天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打基础,目前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下来会通过针对性训练和实战演练,为之后的比赛做准备。“在射击射箭运动里,队伍的精神气质和心理状况十分关键,到了关键时刻,考验的其实不是选手的技术,而是心理和意志力。”从今年4月开始的党纪学习教育,对射击射箭队教练、队员的心理提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参加活动之后,我们都会思考,如何把活动中传递出来的精神,和射击射箭队训练中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从而达到学训融合的目的,帮助队伍解决出现的问题。”许嵘说:“射击射箭队也需要高质量发展,教练员要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根据训练中所出现的问题,来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射箭队副领队张建平和队员朱静怡,对此有着最为深刻的感受。张领队介绍,目前中心配备有专业的心理教练,如果选手、教练遇到相关的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这样的模式有助于队伍以更好的状态,走上训练场和赛场。
谈及未来,许嵘感慨,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多代选手和教练的努力,上海的射击射箭项目在全国赛场占据一席之地,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希望这一代射击射箭人要珍惜。同时,像王莹与李晨这样的师徒结对模式,未来也希望能在更多队伍里开展,让项目的接力棒代代传承下去,不断对训练方法和模式展开改变和革新,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去为上海、为中国的射击射箭项目,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