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动队风采
  • 09/28
    2021
    9月26日晚上 首次参加全运会的上海小将唐钱婷 在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赛中 发挥出色 为奥运联合队最终夺冠奠定基础 收获个人首枚全运会金牌 此前9月21日、9月24日 唐钱婷分别收获 女子100米蛙泳银牌 女子200米蛙泳铜牌 “非常开心,三种颜色的全运会奖牌我都有了,三个不同高度的领奖台也都站过了,没有遗憾了。”在9月26日晚举行的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年仅17岁的上海选手唐钱婷代表奥运联合队获得冠军,拿到了自己的首枚全运会金牌,“我对自己在这届全运会中的表现很满意,每场比赛结束后都感觉自己得到了提高。至于一金一银一铜的成绩,也完全达到了我赛前为自己预设的目标。” 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唐钱婷的发挥相当抢眼。在第一棒陈洁完赛后,奥运联合队仅仅排名第三,落后于浙江队和广东队。唐钱婷在第二棒蛙泳比赛中,很快就追回了与领先者的差距,为联合队建立起2.5秒左右的优势。正是唐钱婷在这100米中的出色发挥,为联合队夺冠奠定了基础。 “当时我心里什么都没想,就是要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至于对手的表现,我真的没有关注太多。”唐钱婷赛后表示,自己这场比赛的状态非常兴奋,“对我来说,这次比赛的一大收获就是友谊,我和我的队友们相处得非常好。不仅如此,和其他队选手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虽说我们场上是对手,但是场下真的都非常聊得来。大家非常团结,在很多事情上都会互帮互助。” 唐钱婷还特别提到了国家队队友于静瑶。在此前举行的女子100米蛙泳决赛中,唐钱婷在领先了大半场比赛的情况下,在触壁前被于静瑶反超,以0.19秒之差无缘冠军。“那场比赛其实我游得挺好的,但是于静瑶的表现更加出色,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运动员。接下去我会更加努力,争取下次成为游得最好的那一个。”唐钱婷如此说道。 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100米蛙泳银牌、200米蛙泳铜牌,这就是唐钱婷在本次全运会上交出的成绩单。作为一位年仅17岁的小将,她的未来令人期待。“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但我一定会放平心态,将所有的精力放到训练和比赛中。”唐钱婷表示,自己对巴黎奥运会充满期待,“接下来我会积极配合教练安排的训练计划,只有这样,我的能力才能获得更快的提升。希望将来能为中国游泳带来更多好成绩。”
  • 09/27
    2021
    在西安奥体中心,谢文骏连续第三次赢得了全运会110米栏的金牌,领奖台上与他并肩而立的,是著名教练孙海平。 对于孙海平,大家并不陌生——自从2004年刘翔横空出世,赢得雅典奥运会金牌,“师傅”就开始为人熟知。 时光飞逝,曾经的刘翔小师弟谢文骏,如今也已经成为了自己口中的“远古生物”——他的决赛对手,都已经是95后甚至00后的小将。 上海110米栏更经历了从陈雁浩到刘翔再到谢文骏的时代更迭,如今铸就该项目全运会8连冠伟业,站在那里的,始终还是孙海平。 “谢文骏跑出了今年的最好成绩,而且今天还不是很顺,起跑已经落后了,但他没有放弃,一个栏一个栏地追,到第八个栏他领先了,应该讲姜还是老的辣。”孙海平第一时间评价了弟子的表现,眼里满是激动。 谢文骏稍后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第一个提到的人,也是孙海平,“受伤导致奥运会失利,我一度非常迷茫。回上海后我的肌腱伤有所好转,并充分利用了赛前三周的训练让自己的状态有所回升。这次全运会能够卫冕,首先要感谢孙海平指导多年来对我的培养。” 这种师徒情深放在孙海平身上,早已是一种熟悉的场景。 我们还记得在莘庄训练基地,当刘翔结束训练,骑车从田径场回到只隔着一条马路的宿舍时,孙海平每每跟在后面叮嘱,“小心点,当心车”。 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后孙海平谈及刘翔的伤势泣不成声的画面。 孙海平是严师,但更像一个慈父,而他的孩子们跨越了中国田径的不同时代,最大的年龄差在30岁以上。 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1972年出生的弟子陈雁浩就赢得了110米栏冠军;2021年,1990年出生的谢文骏在全运会夺冠,而与他一同进入决赛的秦伟博刚刚19岁…… 整整28载,8枚全运会的110米栏金牌从未旁落,这背后是孙海平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 坚守一线,他舍不得放下这些弟子 1984年,孙海平出任上海田径队跨栏组教练,一干就是37个年头,时至今日,1955年出生的孙海平已经66岁了。 按照年龄,他在2016年就到了退休的年纪,但他照旧一周工作6天,每天第一个来到训练场,按照谢文骏的话说,“‘师傅’还是‘师傅’,各方面都没有变化,师傅最了解我的技术特点,还会一直带我。” 孙海平舍不得这帮弟子,上海的110米栏更离不开孙海平,当时上海体育局就决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退休后的孙海平成立工作室,继续带队。 谈及“退而不休”,孙海平坦言:“虽然年纪到了,但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在我身体还行的情况下再培养几位高水平运动员。” 这次全运会,出现在大家眼前的“师傅”明显老了许多,面容有些憔悴,头发也已经花白。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孙海平刚刚做完胃部手术,不久前还曾在训练过程中咳血晕倒,但为了给弟子保驾护航,孙海平一直坚守在第一线。 回过头来看,谢文骏今年的状态并不好,在东京奥运会上只跑出13秒58的成绩,止步半决赛,他也表示:“一直在受伤,伤病很严重,从奥运会回来一个月,在很差的状态下经过隔离再恢复训练,(全运会)对我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 最关键的时刻,是孙海平在鼓励弟子,不断地为他抠细节,决赛中谢文骏的13秒37不但超越了东京奥运会,还是个人的赛季最佳成绩。 欣喜之余孙海平保持着足够的清醒,“谢文骏的13秒37是被第二名、第三名‘带’出来的,(起跑到第一栏)他七步改八步,八步又回到七步,起跑方面还是不太完善,到后程发挥出了自己最好的水平才超过对手。” 在他看来,明年的亚运会才是谢文骏更大的考场,“亚运会我们压力很大,国外好几名选手现在都在13秒17、13秒20左右,我们一起要再加一把劲。” 他还想带出更多优秀的年轻人 31岁的谢文骏还没有停下脚步,66岁的孙海平还能陪着上海和中国110米栏走多久,也是一个让大家关心的问题。 决赛后有记者问他,“‘师傅’什么时候能真正歇下来?”孙海平习惯性地回应:“放不下,也停不下来。” 事实上,这次110米栏有3名上海选手入围到最后的决赛,他们全部是孙海平的弟子,其中2002年出生的秦伟博第一次参加大赛,就以13秒72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第五名。 孙海平心里打定主意,要陪这个小伙子走向更大的舞台,“(今年)一下子提高了0.3秒,进步还是不小的。离巴黎奥运会还有三年时间,我们通过这三年去强化的话,还是想把他推到国际赛场上去。” 早在秦伟博16岁时就曾被拿来和师哥刘翔做比较,他当时的最好成绩14秒20和刘翔16岁的14秒19处于伯仲之间。 此番孙海平也回应了这个话题:“刘翔的肌肉质量是我这么多年看下来最好的,秦伟博在这方面还欠缺一些,还是慢慢来吧。” 中国跨栏界,“师傅”从未离开 孙海平比任何人都更想看到下一个刘翔的出现,刘翔退役之后,他和一些相熟的上海记者曾攀谈过,交流中他颇有些伤感地谈道:“现在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焦点不在110米栏了。” 当时他直言:“只要我在,中国110米栏至少要在亚洲领先……”这是对中国田径的一份承诺,也是66岁的孙海平依然在坚守的原因。 孙海平清楚,刘翔这样天赋异禀的现象级选手可遇不可求,但守护更年轻的一批弟子羽翼丰满,从国内走向国际赛场,是他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在谢文骏夺冠后一天,男子400米栏决赛中,河南的00后小将谢智宇以49秒67拿下冠军,他也是当晚8名选手中唯一一个打开50秒大关的选手。 全运会之前,谢智宇曾提前三个月来到上海莘庄训练基地进行封闭训练,师从孙海平,赛后谢智宇表示:“这几个月的训练中,孙指导一直在帮我打磨栏上技术,对我的帮助和提升很大,现在我过栏更加顺滑,栏间也更加游刃有余。” 如果不是全运会上教练与队员一同站上领奖台的颁奖流程,恐怕孙海平这一次不会出现在许多人的视线里。 然而在许多没有关注和掌声的日子里,孙海平一直还在默默奉献,他花白的头发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上海乃至中国跨栏界,“师傅”从未离开。  
  • 09/24
    2021
    9月22日上午 首次参加全运会的上海小将 徐家杰发挥出色 凭借第四轮投掷出84米54的成绩 拿到了个人首枚全运金牌 打破了男子标枪项目全运会赛会纪录 你超我一下 我也要超你 这场比赛扣人心弦,胡浩然第一掷就拿到82米14;第二掷,36岁的老将赵庆刚以82米58抢到第一。相较之下,徐家杰第一掷犯规,第二掷只有75米93,显然还没有进入状态,但从第三掷开始,这个小伙子终于爆发。 第三掷,81米62,徐家杰成绩来到第三位;第四掷,84米54——徐家杰投出个人历史最好成绩,冲到了第一位。 “一开始还没适应,前两掷不是很舒服,身体的状态也没调整好,后来慢慢一点点开始发挥出来。对手给了我压力,但我就想超越他,我的性格就是这样,你超我一下,我也要超你……” 赛后,徐家杰直言不讳自己憋着一股劲,而在他投出84米54后,冠军其实已经被牢牢攥在了手里。虽然全运会“四朝元老”赵庆刚第五掷投出了81米48,但胜负已无悬念。 至此,24岁的徐家杰拿到了个人第一个全运会冠军,一颗中国标枪新星已经冉冉升起。 每场比赛 进步一次 回顾徐家杰的标枪生涯,早在2012年,在诸暨滨江初中上学的徐家杰就以58米20破了当时的市中学生纪录52米91;2013年徐家杰进入上海队,两年半的时间里又获得了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冠军。2019年全国大奖赛徐家杰又以76.65米创造个人最好成绩。 不过,他真正让中国标枪界为之惊叹还是进入2021年后的事情。 今年4月8日,长三角田径精英赛,徐家杰以80米15夺冠,个人在正式比赛中第一次打破80米大关;4月24日,全国田径分区邀请赛华东赛区第一站,徐家杰以80米44夺冠,继续刷新个人最好成绩,也创造了当时国内选手在今年的最好成绩。 时间来到6月27日,在重庆市举行的2021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全运会资格赛男子标枪决赛中,徐家杰夺得冠军,成绩为81米43。看上去,这个年轻人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上升的通道,每一次重要比赛,他不但战胜了对手,也在超越自己。 而这一次全运会投出84米54,徐家杰的水平似乎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谈及自己火热的状态,徐家杰表示:“连续爆发是因为之前已经做足了准备,而从去年冬训到今年的第一场比赛,最终都是在为全运会蓄力。在教练组的带领下,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里付出了很多汗水,这个成绩是我能够达到的。” 本届全运会上,宋佳媛、陆佳雯、徐家杰这些年轻选手不断为上海市体育代表团争金夺银,他们很有希望成为下一个奥运周期、全运周期的有力竞争者。对于徐家杰而言,他十分希望在未来的世锦赛、甚至奥运会上闯出一片天。“我非常想冲击世锦赛,先争取进入前八名,为祖国争光。”
  • 09/23
    2021
    跳高“天才少女”成长记 年轻就要敢于拼 在9月21日举行的 第十四届全运会 田径赛女子跳高决赛中 19岁的上海姑娘陆佳雯 以1.92米的个人最好成绩 收获上海市代表团 在本届全运会的第一枚田径金牌 年轻就要敢于拼 “最后一跳太刺激了!我现在的腿还是软的。”夺冠后第一时间,陆佳雯跟记者分享心情。 这枚金牌是搏出来的。在决赛中,仅有陆佳雯和河北选手刘肼毅成功越过1.87米。在1.90米的试跳中,刘肼毅一次成功,陆佳雯两次皆失败。“对我来说,1.90米即便过了,成绩都是排在第二位,不如直接挑战1.92米。”曾经在两年前跳过1.90米,这给了陆佳雯挑战新高度的信心,“这个高度我想了很久,必须要搏一把。”最终陆佳雯一次试跳成功,上演大逆转。 “当时感觉有点懵,好在之后慢慢调整回来了。”这是陆佳雯的首次全运会。2019年,17岁的她在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夺得乙组女子跳高冠军,并以1.90米的成绩刷新当年的世界少年最好成绩。一时间,陆佳雯声名鹊起,被冠以“天才少女”的称号。 敢拼才会有未来 2014年10月,年仅12岁的陆佳雯正式进入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开启了从跳高小白到国际级健将的征程。在过去的七年时光里,刘璐教练始终陪伴在陆佳雯身旁,给予悉心的指导。 在刘璐的指导下,陆佳雯学会了坦然面对成绩,学会在走下领奖台后抱着一切归零的心态继续投入训练。投入全运会备战后,陆佳雯陆续参加了全国学生运动会、全国田径大奖赛分站赛等赛事,从1米80、1米84到1米88,接连的比赛让陆佳雯的成绩步步升高,状态逐步提高。 “陆佳雯很有跳高天赋,训练中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自律性也很好,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刘璐说,“通过比赛和训练,她总是在往上进步,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陆佳雯在全运会上以1米92刷新个人最好成绩,相比于成绩,有着20多年教学经历的刘璐更看重陆佳雯的成长与健康。“她还年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不稳定,需要继续打磨心智、健康成长,才能真正成才。” 赛后,陆佳雯第一时间感谢了教练。而刘璐表示,这份功劳属于很多人。“这枚金牌,除了陆佳雯自身的天赋与努力,离不开上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良好机制。上海竞技体育备战领导小组副组长、副团长杨培刚和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原校长盛茂武一直鼓励我们要大胆竞争、敢于挑战。从全运会备战开始,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王勇健校长和上海市竞体中心田径运动中心主任李国雄一直在支持我们的训练,并全力提供了后勤保障。同时,上海体科所、市体校也给予了全方位的科医保障。” 如今,陆佳雯已从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毕业,在上海交通大学一边学习一边坚持训练。未来,她将继续跟着刘璐教练向新的高度挑战。刘璐相信,陆佳雯还有更美好的未来:“希望她在全运会上收获大赛经验的同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向着更高目标刻苦努力。” 谈到首次全运会之旅的感受,陆佳雯说:“青运会上,选手比较年轻,大家的成绩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全运会是成年人的赛场,大家成绩差不了多少,就看场上发挥和心态。”初生牛犊不怕虎。陆佳雯知道眼光要放长远,“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后面还是希望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上走,争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再给大家更多惊喜。”
  • 09/21
    2021
    第十四届全运会赛艇项目 已完成了所有项目的比拼 上海健儿在赛艇各个项目上 共取得了2金2银的佳绩 水上“铁娘子”  名不虚传 三个项目、四天时间、10个水上2000米,别说普通人,就算对身体素质超强的专业运动员,也是相当艰巨的挑战,陈云霞、张灵两位上海女将做到了。9月18日全运会女子四人双桨决赛中,她们俩和吕扬、崔晓桐组成的奥运联合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以6分23秒37的成绩夺得冠军。陈云霞和张灵就此完成了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全运会的金牌“大满贯”。9月19日,她们联手在全运会女子双人双桨项目上成功摘金,同一天张灵还拿到一枚女子单人单桨的银牌。连续高强度的征战之下仍然发挥出色,两人堪称全运赛场的“铁娘子”。 陈云霞、张灵是中国女子赛艇队的两朵“金花”。一个多月前,她们与其他两位队友一起,绽放在东京奥运会海之森水上竞技场,以世界最好成绩加冕女子四人双桨金牌,帮助中国赛艇时隔13年重返奥运之巅。马不停蹄来到全运会赛场后,两人的心愿,就是补齐一块全运会金牌。两天时间,收获两金一银,再加上东京奥运会上的那块金牌,陈云霞与张灵这两个月的成绩相当梦幻。 但成功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和付出。赛艇是一项非常“苦”的运动,对体能要求非常高。要想出好成绩,不仅需要出众的天赋,更需要坚强的意志。“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在某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东京奥运会出征前,25岁的陈云霞在朋友圈写下这句勉励自己的话。 结束这个相当漫长的备战周期后,两人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好好休息。看着两名爱徒用坚持换来了好成绩,国家赛艇队教练张秀云喜上眉梢,“我感谢这个时代,让我遇到了她们这样好的选手,非常开心。接下来我们将放眼巴黎,希望在三年后的奥运会上完成卫冕。” 这块银牌  弥足珍贵 9月18日,在全运会赛艇赛场上,来自上海的四位小伙王宇洋、沈家恒、许晨翔、陈星榕再接再厉,在男子四人双桨比赛中,拿下一枚宝贵的银牌。由于金牌被奥运联合队夺得,因此这枚银牌显得弥足珍贵。 这四位小伙子最大的不过24岁,最小的21岁。2017年初,上海的男子四人双桨首次组队,同样的阵容第一次参加当年的天津全运会,拿到了第五名的成绩。四年过去了,四位小伙子形影不离,一起训练,一起备战,都像亲兄弟一样。 上海队教练杨健介绍,赛艇一直有身材高大化的趋势,国家队成员的“海拔”一再提升,“我们队员只有1米82,国家队队员1米96,跟他们比,我们矮了一个头。”杨健安慰弟子,“没有适合不适合,只要你勤奋和努力,一定可以达到相当的高度。” 在上海水上运动训练中心,这批小伙子是出了名的能吃苦。早晨唤醒拉伸,上午一节正课,下午和晚上还有专项训练,每天训练时间接近10小时,每周训练量近300公里。 梅花香自苦寒来。此次上海队和奥运联合队之间的成绩差距仅2秒。“冠军是参加奥运会的四位选手,他们在东京拿到了第七名,创造了中国赛艇的历史。和他们同场竞技,也让我们更坚定了向奥运选手学习的信心,争取有更大的突破。”杨健说,“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有运动员进入国家队,登上奥运会的赛场。”
  • 09/22
    2021
    9月17日,在陕西省韩城举行的第十四届全运会柔道比赛男子-90公斤级决赛中,上海运动员谢亚东夺得亚军。这是上海柔道队时隔12年再次登上全运会领奖台。另一名上海运动员张致远获得-81公斤级第7名。这是12年来,全运会上海男子柔道最佳成绩! 一路过关斩将夺银 收获经验期待进步 上海男子柔道自2009年第十一届山东全运会银牌到2017年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无一人进入前八名,一度陷入了低谷。在陕西全运会上,上海柔道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谢亚东夺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自此,谢亚东已集全国柔道锦标赛暨全运会预赛金牌、全运会决赛银牌、亚运会铜牌于一身! 对于本次比赛,谢亚东满怀信心,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从第一场比赛开始,谢亚东就在很短的比赛时间内战胜对手,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决赛。眼看自己梦寐以求的全运会金牌就要到手,谢亚东的想法开始多了,没有能够把教练员的技战术理念贯彻到位,最终获得了亚军。 “虽然不是第一次参赛,但当遇到触手可及的金牌时,自己还是不够冷静,想法有点多。没拿到冠军有点遗憾,希望下次比赛自己能做得更好!”赛后谢亚东表示,为备战全运会已经封闭训练快三个月了,比赛结束后会有短暂的休息。“短暂的假期会回到嘉定南翔的家里和家人一起团聚,平时训练太忙了,难得能在中秋节和家人团聚。” 今年4月9日,谢亚东夺得2021年全国柔道锦标赛暨第十四届全运会资格赛90公斤级冠军后回到嘉定。他没有趁着难得的假期休息,而是来到母亲在南翔集贸市场经营的咸菜铺,帮着一起卖咸菜。这则消息被媒体报道之后,一时之间“从嘉定咸菜铺走出的全国冠军”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但谢亚东并没有为此而骄傲,而是在竞体中心拳跆运动中心更加刻苦地训练,全力备战全运会的比赛。如今,在全运会夺得银牌,谢亚东也有了新的心愿:“我希望通过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让更多人知晓、参与柔道项目,让我们上海柔道队有更多的后备人才!” 聘请外教践行科学训练 上海柔道队打赢翻身仗 2018年12月,在市体育局机构改革过程中,上海柔道队合并到了竞体中心拳跆运动中心,整合了国际柔道A级裁判等专业管理干部充实到项目管理第一线,将三个交手类项目集中强化训练管理,专业人做专业的事,狠抓队伍管理和训练作风建设,注重有效训练和科学周期训练,上海柔道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训练成绩年年进步。 2019年11月,在市体育局和竞体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拳跆运动中心经过精心选拔和实际带训考察评估,在日本教练与西班牙柔道教练中,果断选择了西班牙教练费利佩签订工作合同。这是上海柔道队的首位外籍教练。 费利佩教练来到上海后,竞体中心拳跆运动中心给予极大的信任和支持,拳跆运动中心党支部书记、国际裁判张光玥主动担任翻译工作,中心还聘请了上海队原金牌主教练、主力运动员谢亚东的二线带训教练巫淮安教练积极配合外教开展工作。巫教练运用丰富的执教经验积极配合费利佩教练,与队医、体科所科研等通力合作,形成了中外结合,优势互补的训练管理模式。 费利佩改变了上海柔道队的训练理念,采用国际先进的科学化周期训练方法,借鉴科索沃、西班牙、法国等柔道强国的训练模式,培养柔道运动员的国际视野、职业精神、极大的提高柔道训练效果,提升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上海柔道队坚持将提升运动员职业道德精神为首要任务。长期以来,上海柔道队普遍存在“要我练还是我要练”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在费利佩教练来了之后迎刃而解。费利佩每天工作16个小时,除了制定细致的训练计划、收集分析运动员每一天的训练数据,他还不断与国际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进行及时沟通交流,针对性地解决上海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在费利佩的影响和带领下,上海运动员积极学习英语,加强与外教的主动沟通,从内心接受了看得见的训练和看不见的训练的自我管理和约束,逐步向职业运动员的角色迅速转化。如今,上海柔道队每堂训练课结束后,运动员之间经常互相请教学习,主动学习的氛围已十分浓厚。 2020年2月,上海柔道队主力运动员的伤病情况比较严重,队伍由于体能训练的不科学,肩袖、肘关节、腰部、膝关节和踝关节普遍存在伤病。费利佩教练在收集、分析伤病治疗信息后,及时将上肢关节小肌肉群的康复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纳入体能训练计划,并实施一人一计划的科学训练模式。2021年上半年,队伍中无严重新增伤病发生,主力队员训练规律可控,为全运会备战夯实了基础。 现在,上海柔道运动员主动学习国际训练周期方法,了解掌握自身训练数据,积极配合训科医监控,在周期性的测试和监控中体验到了科学训练带来的进步和成长。2020年全年上海柔道队取得了成年赛2银1铜的成绩。2021年更是取得了全运会预赛1金,决赛1银和一个第7的历史突破。运动队整体训练管理模式逐步朝国际专业化转化,职业素养逐步提升,团队合作意识越来越强,时刻充满了渴望胜利的信念。 对于下一步的备战,上海柔道队已制定了一个目标:在下一届全运会上夺得冠军,力争有运动员参加巴黎奥运会。对此,竞体中心拳跆运动中心党支部书记张光玥透露,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希望能够让重点运动员赴欧洲柔道强国进行系统的外训,并通过参与国外的柔道系列比赛不断提升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竞技水平。
  • 09/19
    2021
    出剑更快 冲击对手 哪怕对手来自“国家队” 在9月17日举行的 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佩剑团体赛决赛上 面对联合队,上海队获得银牌 同一天,上海队 在男子佩剑团体赛中获得第四名 心态要放低  目标是冠军 “我会更快、更冲。” 上海女子佩剑队队员马婴佳曾参加过国家队集训,她深知联合队队员的技术特点,明白怎样的打法更适合。她也明白,面对国家队时,只有敢于亮剑,才能争取一线胜机。“她们比较稳,所以我选择上来就冲击她们。”马婴佳说道。 上海队在“慢”与“稳”的对抗中并不占优,上海队队员经过研究,做出了自己的决策。虽然未能成功击败对手,马婴佳对自己的理念十分坚定,她说:“比赛就要敢于决胜。未来,我会细化自己的技战术,超越对手。” 年轻队员刘彬淑也曾在国家队训练。她以“快”著称,在决赛场上与对手不相伯仲。在比拼过程中,她不慎崴了脚。此时,上海女佩队教练员荀黎煜在场边鼓励道:“没事,说不定你变节奏,反而打得更好。” 在荀黎煜看来,本次全运之旅,队员们已表现得相当出色。“心态要放低,目标是冠军。”荀黎煜曾作为国家队教练,带过联合队的这批姑娘,她也了解场上这些选手。她说:“实力是有差距的。但我们这里有96、98年的队员,还有01、02年的,要比国家队队员要小上两届。摘得全运银牌,对上海姑娘们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风雨兼程  复出亮剑 9月13日,不少航班台风“灿都”停飞,列车停运。上海佩剑队在下午终于乘上大巴,踏上了本次全运之旅。千里之外的比赛场地,运动员们需乘大巴15小时才能赶赴当地。其中,就有四届全运会老将,34岁的上海男佩教练员兼运动员陈昊聪。 上海队在第十三届全运会男子佩剑团体项目夺冠后,陈昊聪离开了训练场,与他一同退役的还有两位主力。直至2019年年底,这支团队再度需要他拔剑出山。 作为队伍的教练兼运动员,备战过程中的陈昊聪不仅每日要完成自己的训练,还需要带几个小队员。“两边都要兼顾,我自己也会找教练带我,我也是运动员。”陈昊聪说道。 凭着对赛场、对团队的热爱,陈昊聪的一腔热血依旧。但他也坦言自己的“冷却期”有点长。“我能有高强度的训练,但是训练之后恢复时间变长了。”他说道。同时,这次出行中因长时间乘坐大巴,这让陈昊聪直呼“腰不行”。 抵达赛场后,队伍迅速进行了适当的恢复训练。作为全运会“四朝元老”,陈昊聪起着稳定军心的作用。“我是87年的,刘星宇92年,颜颖慧98年,周序益是01年的。”陈昊聪介绍道,“年龄层次比较多,年轻运动员还要多锻炼。”最终,他们一路冲入全运决赛四强。 在陈昊聪眼中,未能在铜牌战中取胜,给他这次的复出留下了遗憾。但作为教练,他也对年轻运动员寄予厚望,“像周序益这样的年轻队员,感受到了全运会的气氛,能在赛场上观察优秀运动员是怎么发挥的,收获颇丰。我也希望他能好好总结,把这次征战当成自己的‘财富’。下届全运会,该是年轻人站出来的时候了。”
  • 09/17
    2021
    8名运动员 潜于水下 围成一圈 随着音乐激荡声响起 运动员从水中跃出 借助队友托举之力做出后空翻 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水花 随后奥运亚军、本届全运双冠王黄雪辰 游入队伍之中 与队友一同完成全运会 花样游泳自由组合决赛 上海队以87.0000分的佳绩位列第三 这枚铜牌同样来之不易 用时间碎片拼出一小时训练 “两场比赛间,再抽5到10分钟来练,没有声音。”上海花游队教练张晓蕾回忆起全运之旅,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场场零碎的训练。 在自由组合比赛名单上,上海花游队一早加入了黄雪辰的名字。但留给上海队全员训练时间却是不多。8月30日,黄雪辰结束隔离期,奔赴陕西。8月31日,黄雪辰以联合队参与双人项目一举夺金。9月1日,黄雪辰在上海队亮相。 黄雪辰历来重视上海队的团体荣耀。接连的比赛日中的碎片时间,被拼凑成了黄雪辰与上海队队友的训练时光。“其他队员都在练。黄雪辰在联合队比赛时间的空当时,与我们汇合,参与合练”,张晓蕾说道,“加起来不到一小时吧。”仓促、短暂、没有配乐,只能“摆摆架势”,上海队队员们也格外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时间。 0.0667分的反超 今年五月,上海花样游泳队在全运会预赛期间,以0.8分落后于强敌江苏队。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这样的差距如同天堑。“在很多专家、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上海队很难超越这0.8分。太难了。”上海花游队领队梁俊如对预赛情况做了不少功课。 怎么办?改进编排,上难度!练!“队员有技术基础,体能也很棒。腿部动作难度、托举难度都能再进一步。”张晓蕾说道。 新的难度自然是挑战。在世界冠军、上海队队长孙怡靖看来,托举是一个难关,力量、细节配合都需要到位。“不仅是上面做出后空翻的运动员,下面托举的运动员也需要练”,孙怡靖介绍,“我们就增加练的次数。” 上海队的组合动作配乐选自《巴黎圣母院》。跌宕起伏的情景在运动员们极具张力的肢体动作里充分地展现。难度的提升,让上海队队员演绎出一部震撼人心的经典史诗。超越江苏0.0667分,上海队的铜牌来之不易。 在梁俊如眼中,这是上海花样游泳队一场厚积薄发式的成功。“这次突破离不开队员们本身的训练基础与努力”,梁俊如说道,“队中还有8名06至09年出生的小队员也在打基础、练体能。”在她看来,一批又一批小队员将为上海花样游泳队注入更多的力量。
  • 09/16
    2021
    9月14日,第十四届全运会现代五项男子个人决赛在陕西省体育训练中心落下帷幕,上海运动员罗帅以1461分夺得冠军,李澍寰以1432分夺得季军。一个月前,两位运动员还在东京代表国家队出战奥运会,在经历了28天的隔离期后又在全运会上取得佳绩,实属不易。上海现代五项队自七运会至今,共获7块金牌,领先全国,本届全运会又喜添一金,演绎王者归来的佳话。沉甸甸的金牌背后,凝结着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汗水和付出。 辉煌队史 功勋卓著 作为国内开展现代五项运动最早的几个省市之一,上海现代五项队对推进中国现代五项的事业功不可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均有突出的成绩: 1988、1992年  上海队选手张斌作为中国现代五项唯一运动员参加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 2005年 钱震华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取得中国乃至亚洲现代五项运动成绩的突破; 2006年  曹忠荣获得世界杯个人冠军,并与钱震华等配合获得团体冠军; 2007年  由上海籍运动员钱震华、曹忠荣、许运祺组成的中国队勇夺世界现代五项锦标赛男子接力赛银牌,从而打破了欧洲选手在现代五项上的垄断地位; 2010年  广州亚运会上,上海籍选手大放异彩,曹忠荣、苗禕骅分获男、女个人赛冠军,苗禕骅还同时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许运祺、曹忠荣则是男子团体亚军的成员,这些成绩都是中国现代五项队在亚运会历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2012年  曹忠荣在伦敦奥运会获得银牌,是中国现代五项队参加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奥运会奖牌; 2017年  上海现代五项运动员罗帅获得亚洲锦标赛男子个人冠军; 2018年  上海现代五项运动员顾晔雯获得青奥会混合接力金牌;罗帅获得亚运会男子个人季军; 2019年  上海现代五项运动员李澍寰获得现代五项世界杯总决赛男子个人第三名,韩佳昊获得混合接力世界杯冠军,罗帅获得亚洲现代五项锦标赛男子接力金牌、男子个人银牌; 2021年 上海现代五项运动员罗帅获得世界杯总决赛男子个人季军,在十四届全运会上获得男子个人金牌,李澍寰夺铜牌。 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国内更是一骑绝尘,上海现代五项队曾连续6届全运会获得冠军。除了高水平的运动健将,上海现代五项队还为国家队输送了大批教练、裁判,徐根发、龚吉祥、张斌、沈克俭、曹忠荣先后担任中国现代五项队主教练。上海现代五项队还培养了钱震华、费正伟、毕晓红、怀佩欣、应渊、胡涛、梁立刚、张斌8名国际级裁判。中国现代五项运动的发展史上,上海队理应占据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梦断天津 重振雄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海现代五项队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上陷入低谷,中断了之前全运会6连冠的记录。新的备战周期开始,队伍面临老队员退役、年青队经验少的尴尬局面,加之一半教练员抽调到国家队,上海现代五项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困境当前,现代五项队党支部制定“重振雄风”计划,全体教职人员始终发挥“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一步一脚印,将队伍重新带回巅峰! 教练曹忠荣抛家舍业常年在国家队备战,在带领罗帅、李澍寰获得东京奥运会满额资格的同时,也与罗帅一起在十四届全运会赛场上演了“师徒冠军传承”的佳话。教练组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短板,利用早晚休息的时间对运动员进行个别课训练,有时候教练员们在训练场上一天的训练时间接近10小时,由于运动员时期留下的旧伤,教练员张斌每次带完击剑课后,脚踝都会肿胀,只有靠冰敷半小时后才会消肿。领队孙栋无暇照顾年幼孩子,每周仅从训练基地回家1次,利用晚上时间与运动员进行思想沟通,舒缓备战压力,帮助受伤低迷期的李澍寰重拾信心、再创佳绩,思政案例还获得上海市优秀运动队思政工作案例一等奖。 上海现代五项队凝聚力空前,团队所有人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成绩提升明显,2019年全国锦标赛中获得1金、2银、1铜,2020年全国锦标赛中获得2金、1银、1铜,成绩逐年提高展现了队伍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运会的佳绩打下了良好基础。 艰苦奋斗 荣耀传承 1984年12月,上海现代五项队顶着巨大压力组建成立。队伍初期在徐汇衡山路田径队办公室住宿,队员需要乘坐公交车往返游泳馆、广中路射击场进行训练。队员们按照“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野性训练,从早晨6:00开始训练,到晚上9:00回到宿舍。跑步有效训练量达到每周120公里,游泳有效训练量达到每周3万米。为了提高马术水平,上海队一行6人赴山东垦利军马场进行训练。正常训练之外,每天还要打扫马房,喂养马匹、帮助村民收获农作物,骑马外出打猎。上海现代五项队的首批队员们经过日日刻苦训练,最终在第六届全运会中获得了男子个人(张斌)、男子团体(徐根发、张斌、严丕钊、朱晓珂)两块银牌。 1985年,上海现代五项队搬至梅陇基地,但由于项目训练场馆比较分散,运动员随时携带一张汽车月票往返于各个训练场地,常常错过用餐时间,也时常被冠以“武工队”之称。部分运动员还会骑自行车前往游泳训练馆,后来转项训练铁人三项,股有时也被戏称为“现代八项”;1996年上海现代五项队一行6人赴香港马会进行马术培训,1997年初上海马场引入40余匹赛马,进行障碍马调教,被冠以“马夫”称号。 虽然训练条件艰苦,但上海现代五项队依旧秉持着艰苦奋战、勇往直前的作风,从张斌、沈克俭到钱震华、曹忠荣再到罗帅、李澍寰,几代队员薪火相传,共同创造了一个个属于上海五项队的荣耀时刻:拿下了第一个现代五项奥运会资格;第一个亚洲冠军;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一个世界杯冠军;第一个亚运会冠军;第一个奥运会亚军...... 如今,上海现代五项队搬进了上海崇明体育训练基地,训练条件更为优越,后勤保障更为完善。但队员们没有忘记野性训练、文明治队的优良作风;他们将以顽强拼搏、不言放弃、敢于亮剑的精神突破自我,再创佳绩,为早日为国挣得第一枚奥运金牌而不懈努力! 科学训练 布局未来 上海现代五项队的成功,离不开科研的加成。根据 “训练为主导、科研为支撑、医务为保障”的工作运行机制,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现代五项队组建了一支由上海现代五项队管理人员、教练、运动员、医生和科研、心理老师和康复教练共同组成复合型团队,团队于2019年12月在崇明区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组建成立,团队人员共计36人。 团队结合一线实际需求,创建多项举措:从训练方法效度、训练负荷量安排等不同角度分析训练方案对重点队员能力提升和伤病预防的影响,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生理生化、生物力学和体能康复实验室平台,进行严格控制外部影响条件的实验室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测试;建立重要比赛技战术数据库,强化主要对手特点分析,形成优势;通过生理生化测试等手段密切监控运动员的重点训练课完成情况,避免出现过度疲劳;应用身体成分仪和微量元素测试仪等设备,制定个性化营养补充方案;应用 PSQI量表、ABQ量表和POMS等心理问卷对运动员进行测试;针对重点队员探索个性化的疲劳消除方案,以获得最佳体能恢复效果。通过科学训练,运动员机能状态处于良好水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均有大幅度提升,项目短板得到一定程度弥补,成绩提升明显。强大的科研力量为上海现代五项队在未来继续领先全国、冲击奥运金牌提供了信心和保障。 面对成绩,上海现代五项保持虚心;面向未来,上海现代五项充满信心。在团队的全力保障下,全体运动员将继续刻苦训练,努力拼搏,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以优异的成绩决胜赛场,为上海建设成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贡献力量。
  • 09/15
    2021
    12比8,随着第四节比赛时间归零,上海水球队在全运会男子水球决赛中面对上届全运会决赛的老对手广东队,遗憾不敌对手获得银牌。但在电视机前观战的原上海水球队员肖朱皓看来,44岁的葛伟青、43岁的余利君、38岁的队长李斌三名老大哥带领着二十多岁的小队员们力战强大的对手,燃起队魂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上海队虽败犹荣! 24岁的肖朱皓曾是上海水球队的成员之一,但之后因为伤病原因退出了队伍,但每当有上海队的比赛,他总会联系上曾经的队友,第一时间关心比赛的情况。在本届全运会半决赛对阵湖南队的比赛中,上海队一球险胜挺进决赛,他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当43岁的余利君在打平的时候打进远射反超比分正臂高呼的时候、当44岁的葛伟青在绞杀时刻一次又一次扑出必进球的时候、当38岁的李斌在决胜时刻打入制胜点球扛起队长责任的时候,如此水球,如此上海,你怎能不泪流满面。 在他看来,决赛面对以半数国家队班底为阵容的广东队,虽然没能像四年前一样创造奇迹夺冠,但老带新的上海队依然打出了风采。 在上海水球队首发的七名队员中,43岁的中锋余利君是七届全运会元老,从八运会至今,仍然奋战在赛场上;44岁的葛伟青也曾参加过六届全运会的征程,两人在巅峰时期都堪称亚洲最强的中锋和门将。时光催人老去,虽然两名老将的状态早已不如当年,但依然是队内的定海神针。 肖朱皓说,余利君在队内的绰号是大王,一方面是因为球打得好,另一方面也是所有队员内心的真实写照:只要有大王在,比赛就依然充满可能。在这届全运会男子水球八分之一决赛中,对阵陕西队时,余利君在身体碰撞中被对方的手肘击伤,顿时血流如注,但经过简单的缝合处理后依然血战到底,带领队伍取得了胜利。葛伟青作为门神,虽然话不多,但让所有队员都感到安心。肖朱皓回想起第一次打比赛时老大哥说的一句话:放开打,有我在。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撑起了整个球队的大门。 兼任领队和队长的李斌介绍,其实在这届全运会前,三名老将便已经处于退役的状态,葛伟青留队当了守门员教练,余利君则有一段时间没碰球了。但听到球队的召唤,三名老将义不容辞再次充当起了队内的“主心骨“,带着上海水球队一路杀入了决赛。 “这次我们主要还是老带新的阵容,除了我们几个老将外,不少队员都是第一次参与全运会。”但李斌对小队员们的发挥已经颇为满意了,比起胜负,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年轻队员逐渐成长了起来。肖朱皓也对上海水球队充满了信心:只要年轻队员从老队员们身上将上海队这种面对困难永不后退的“队魂”传承下去,冠军终将有一天会回到上海水球队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