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动队风采
  • 11/12
    2019
    师父回来了!两周前,听闻沈富麟即将挂帅中国男排,上海男排队中一阵“骚动”,无论是不是国手,他们仿佛看到了中国男排征战奥运的一线曙光。 闯荡排坛50年,沈富麟的头发渐渐白了,但不变的是他严格的执教风格、全身心投入排球的热情。上海男排“王朝”的建立,奠基人沈富麟功不可没,面对中国男排的召唤,沈富麟再一次义不容辞。 1996年,全国男排甲A联赛正式开启,沈富麟于1997年回归上海男排执教,彼时的上海男排刚刚从甲B升入甲A,尚属“无名之辈”。平心而论,麾下的这批队员,论身材条件、总体实力,在全国范围内都算差的。 “克服惰性、战胜自己!”沈富麟上任之初的口号,成了上海男排一代又一代的训诫。队员们很快就尝到了沈富麟的“严”,根据每天的训练计划,沈富麟要求全队必须百分之百达到效果。这其中,包括每个动作、每个细节。吕宁馨还记得,“最难的是合练,6个人在场上时必须每个细节都符合要求,一旦不符合,就重新再来一遍。”训练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1点半,下午2点半到晚上7点。如此严苛的训练要求,令当初这批队员至今刻骨铭心。 然而,没有人喊苦喊累,因为他们尝到了“天道酬勤”的滋味。从甲A最后一名到第六名,再到第四名,1999-2000赛季便打破了四川队多年的垄断,收获冠军,沈富麟只用了三年。以徐文斐、吕宁馨、王烨为主力的上海男排,被国内球迷誉为“追风男孩”。 夺冠后的沈富麟,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从2001年开始,沈富麟哪怕牺牲成绩,也要大胆启用新人,提拔沈琼、汤淼、崔晓栋等人进入主力阵容。两年之后,上海男排于2003-2004赛季重夺联赛冠军,沈琼这批球员被誉为“黄金一代”,成为中国男排的中流砥柱,上海男排从此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王朝”。 “上海男排先后两次从零开始的过程,很辛苦。沈指导的严格、大胆,对我们这几代运动员的影响很大。”上海男排领队兼教练吕宁馨感慨,“如今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延续着他的传统,对我们率领队伍很有帮助。” 2006年,随着上海男排取得联赛六连冠,沈富麟终于可以功成身退了。然而2009年全运会前,沈富麟再度出山。归队前,他开了个家庭会议,妻子、儿子和儿媳三人都投了反对票,但他早就下定了决心。“这批队员是我带的,感情很深。有的全运会后就要退了,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的结局。但现在他们退步太快,所以必须要好好抓抓,不留遗憾。全运会后,我还坐回我的办公室。”儿子沈佳传理解父亲,“沈琼、崔晓栋这批和我同龄的队员,也是他的‘儿子’,在全运会这么重要的赛场,爸爸岂能抛下他们不管?” 全运会的压力,比联赛要大很多,“要让全体队员一个月伤病基本恢复,3个月素质和力量达到自己历史最高水平。”沈富麟很有信心。所有队员都说了同样的话,“收骨头了,准备掉10斤肉。”两周,何炯已经掉了6斤,累得只想趴在那。全队最能练的沈琼,也练得虚脱。而沈富麟自己,全运会期间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体重直线下降。 从输掉五场球,到蝉联全运会冠军,沈富麟再一次做到了。这一次,一向不苟言笑的他终于笑了。看着电视镜头中的自己,沈富麟感叹:“这是我第一次在赛场上笑。” “排球是他的命根子!”妻子杨申申的形容很贴切。他要确保队伍需要他时,他时刻都在。
  • 09/12
    2019
    三天的训练中,女篮队员们先后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投、寝技术动作,并进行了实战对抗。从准备活动开始,队员们就感受到了柔道训练的难度。一些高难度的垫上活动,从来没有尝试过,做起来既费劲又不好看。好在经过三天的训练,大部分队员已做得像模像样了。各项目准备活动极具个性,体现了项目的特点,也丰富了以后篮球准备活动的内容。 在最后一天的实战对抗中,大部分队员都进行了2—3场对抗,有的是跟队友比,有的是跟柔道队的队员切磋。大家很好地享受了柔道带来的快感,在比赛中主动进攻,积极寻找对方的漏洞,突然发动置对手于死地。队员们在学到很多技术的同时,也学到了柔道的精神“精力善用,自他共荣”,明白了从哪里摔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的道理。通过体验训练,大家进一步理解了对抗性项目的致胜法则,除了必须拥有强大的实力,还必须积极主动的进攻和坚持到底的身体素质及韧性,不容一丝一毫的懈怠。 体验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感谢拳跆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巫淮安教练的悉心指导,感谢柔道队员们无私的传授和耐心的陪练。青年女篮要积极保持训练的成果,进一步加大对抗训练的力度,使全队的对抗能力上一个台阶。
  • 09/05
    2019
    9月2日至4日,上海青年女篮来到拳击馆进行跨项目训练。篮球是对抗项目,针对女篮队伍在比赛中暴露的对抗意识较差、拼搏精神不够的问题,青年女篮队教练组决定尝试让队员感受一下拳击队训练时的高强度和高对抗,从中领悟对抗的真谛,提升队伍的敢斗精神和战斗力。 在三个半天的训练过程中,15名队员接受了防守技术、出拳进攻技术的训练,并在最后一天登上拳击台进行实战对抗。队员们认真学习拳击基本技术,在教练和拳击队员的指导下迅速掌握技术要领,在拳击场上挥汗如雨,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训练的同时也与拳击队队员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通过三天的训练,尤其是最后一天的实战对抗,使队员们明白了“必须主动进攻才能占据主动,被动就会挨打”的道理,身体对抗能力和敢于拼搏的精神有了明显的提高,体验训练获得了圆满的成功。青年女篮还会继续尝试让队员参加其他项目的体验式训练,向各运动队学习他们的长处。 本次跨项目训练得到了拳跆运动中心主任高晓东、书记张光玥的大力支持,拳击队教练江根伟和张琴给予了队员悉心的指导,还要特别感谢拳击队的全体队员配合女篮青年队完成了训练任务。既促进了训练水平的提高,又增进了队伍之间的友谊。
  • 08/27
    2019
    8月24日傍晚,体操运动中心在竞体中心团委的关心和帮助下,体操队和艺术体操队运动员前往上海文化广场观看了马修·伯恩的《天鹅湖》舞蹈表演。典雅的舞台背景、流畅的旋律、壮美的舞姿、深厚的功力、复杂的情感表现,无不让运动员为之震撼,同时也提升了运动员的艺术修养。节奏紧密的编排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的舞台效果也令教练员们收获颇多。通过此次视觉盛宴,作为表演性项目的小运动员们深深感受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训练中应当向舞者学习,不仅要姿态优美、表情到位、还要注意团队配合,才能获得裁判和观众的认可,争取优异成绩!
  • 08/23
    2019
    李佳鲁,男,1985年2月出生。2009年退役后在市北中学执教一年,随后以优秀人才引进的方式执教香港沙滩排球队,带队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韩国仁川亚运会和泰国普吉亚洲沙滩运动会,均取得香港沙滩排球队历史上最好成绩。       2015年,李佳鲁同志受上海金色年华男子排球队之邀回沪,并随队参加了2015~2016赛季全国男子排球甲级联赛,最终获得联赛冠军。2016年,他重回市北中学,带队获得全国小学生气排球锦标赛甲、乙组冠军、上海市青少年排球锦标赛第一名、上海市运动会室内排球男子B组冠军(主教练)、2019年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男子排球U16(社会俱乐部组)冠军。       李佳鲁同志的父亲因手术问题,已高位截瘫21年,今年初检查出结肠癌晚期并转移至肺部,4月又检查出转移至肝脏。面对二运会备战决战的艰巨任务,李佳鲁同志克服家庭困难,坚持亲自带队训练,始终奋斗在第一线,决赛出发前夕,父亲病情进一步加重。但是,李佳鲁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与家人进行充分沟通之后,毅然带队赴太原出征二青会男排U16(社会俱乐部组)决赛。       在征战决赛的时间里,李佳鲁同志全心全意抓好队伍管理和赛风赛纪,在赛场上沉着应战,冷静指挥,全力以赴打好每一场比赛。在比赛空余的时间里,他致电家人关心父亲病情,独自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李佳鲁同志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位运动员和教练员,为整支队伍注入了空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摘得冠军,这是对李佳鲁同志和家人的最好回馈,他对排球事业的热爱和忘我的精神必将激励队伍向着更高的目标出发。
  • 08/23
    2019
    常言道:艺术体操是优美与竞技结合,而棒球运动是智慧与竞技的结合,当两种充满魅力的运动项目结合在一起互动时,是否充满着许多乐趣呢?答案就在这里。  
  • 08/19
    2019
    青运会游泳结束了倒数第三比赛日的争夺,上海队在泳池中收获了2金1铜的成绩。两枚金牌来自体校乙组男女50米蛙泳,夺得男子50米蛙泳金牌的是16岁的郑英昊,夺得女子50米蛙泳金牌的则是15岁的唐钱婷。这两块金牌的到手,彰显出上海在该泳姿短距离项目的实力。       16岁的郑英昊,包揽了二青会男子蛙泳的50米、100米以及200米三块金牌,称他是二青会的“蛙王”也毫不过分。在出战50米蛙泳之前,郑英昊已经手握100米蛙泳和200米蛙泳两块金牌。此前在自己首开纪录的200米蛙泳决赛中,他在前50米就已经领先了对手1秒多,可见他在短程蛙泳上具备绝对的实力优势。       本场50米蛙泳决赛,郑英昊最终突破28秒,以27秒93的成绩夺冠。加上他在男女混合4*100米混合泳接力中的金牌,郑英昊以4金的成绩结束了本次青运会。       伴随着在青运会上的大放异彩,帅气的郑英昊成为了泳坛新宠。他明白要靠努力去回应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将目标放在了更长远的全运以及奥运赛场。郑英昊自己很清楚,这次的四金还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甲乙组分组后竞争力的减弱。对于蛙泳这样一个讲究技术的泳姿,在冠军赛与成年组较量中能挤进前八的郑英昊,接下来还需要扎实打磨。       作为颜值与实力并重的明日之星,郑英昊也有了不少粉丝,很多人特意赶到山西观摩他的比赛,结果也没有让大家失望。       郑英昊的教练王嘉镌则希望他能以一个放松的心态,出现在下个月的全国锦标赛赛场。在那里,16岁的他将与成年组的选手同场竞技。       在女子蛙泳项目上,15岁的上海选手唐钱婷昨晚收获了50米的冠军。和大一岁的郑英昊一样,这次在青运会拿到3金的唐钱婷,同样被视作泳坛的未来之星。       刻苦训练之余,唐钱婷平时喜欢上网,以此来解压和调整心态,虽然初出茅庐,但可爱的“小糖”已经有三千多粉丝啦!       女子蛙泳项目,唐钱婷昨晚的夺冠成绩是30秒93,这是该项目国内近四年来的最好成绩,距离浙江选手陈慧佳30秒46的全国和亚洲纪录,也只有不到0.5秒的差距。考虑到这次的比赛在亚高原地区进行,唐钱婷的成绩还大有提升空间。       此前的冠军赛上,唐钱婷已经在和国家队高水平运动员的竞争中拿到了50米蛙泳的银牌。下个月,她也会出现在全国锦标赛赛场,和成年组选手竞争。作为同龄人中女子短距离蛙泳项目的领军人物,唐钱婷坦言,其实和青运会的同年龄选手比赛压力更大。这一次她拿到了女子50米蛙泳、100米蛙泳以及男女混合泳接力的金牌,但在距离更长的200米项目并没能晋级决赛。唐钱婷将“出发、转身、后程能力”全部列为了下一步的改进目标,接下来,15岁的她将回归到蓄力阶段,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争取在各方面的技术环节做到无可挑剔、毫无短板。       16岁的郑英昊和15岁的唐钱婷,来自上海的小蛙王和小蛙后,他们在二青会上的大放异彩,证明了上海在蛙泳这个泳姿上,已经处于全国顶尖的水平,后起之秀不断涌现,对人才的科学培养和全方位的辅助提高,这一项目未来或将成为上海游泳队出成绩、争荣誉的重点一环。
  • 08/16
    2019
    2019年8月15日,浦佳妮获得了二青会体校乙组-70公斤级的第五名,也许对别的队伍来说,第五名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处于艰难爬坡起步中的上海女子柔道队来讲,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       我是浦佳妮,我练习柔道已经8年了,8月15日我获得了二青会体校乙组-70公斤级的第五名,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的胜利。       二青会之前,我参加全国比赛从没有赢过一场比赛。2018年10月我想过退队,那时我已经写了退队申请。为什么想退队,是因为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信心,输得太多太多了,真的很怕输。       但是源于自己对柔道这个运动的热爱,最后我决定再坚持一下。2019年2月,姬教练正式担任我的教练。2019年3月4日进入崇明训练基地,跟着姬教练开始系统训练,在教练的指导下,我开始改变自己之前一些摔的方式,这对我来说很困难,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技术,一下子重新开始,我有点不知所措。在改变技术的过程中,我经常会被对手重重地摔到地上,疼痛和不适应让我很难过,但是教练一直鼓励我给我信心。       2019年5月,因为我们对抗水平太差,姬教练带我们去江苏无锡异地训练提高对抗水平。虽然这里只是一支三线队伍,但是一开始我们在训练中与比我们小的运动员对抗并不占优势。慢慢的我的技术开始熟练起来,我找到了赢的感觉。       无锡训练结束后,就迎来了青运会预赛,我在32进16的比赛中战胜了对手,赢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场全国比赛。我激动的跑下台,对姬教练说:“我还从来没赢过呢”。姬教练自信地说:“跟着我好好练,以后肯定让你赢!”这场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胜利,让我对教练更加信任了。       二青会决赛前,姬教练带我们去江苏泰州进行了20天的魔鬼训练。泰州柔道学校是全国有名的柔道人才培养基地,这里为江苏培养了几任全运会冠军。但是泰州那里的训练条件真的特别艰苦,35°高温天气,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运动员在一个几乎没有空调的训练馆里,挥汗如雨的战斗。每天七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流血破皮都是正常的。训练中没有同情和怜悯,每一个人都是敢打敢拼,哭着喊着拼命地训练。       我们上海女子柔道队在这二十天的训练中,看到了什么是真正为柔道而战、为命运而战、为金牌而战的决心和毅力。每一天高强度的实战对抗中,每一个人都会被对手摔倒,永远没有常胜将军。摔倒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摔倒后马上爬起来,再次勇敢地面对对手。我们从身边的运动员们身上学习到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决心,学习到团结就是力量,更坚信只要“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常人不能受的累”,坚持到底,一定能在这次青运会中脱颖而出。       在这次青运会中1/8淘汰赛对阵澳门选手,我很有信心,仅仅一分半的时间,就以一本赢得了比赛。第二场1/4是一场硬仗,面对青运会预赛冠军1号种子江苏选手,我上场前特别紧张,但姬教练拍着我说:“没问题,想想你在泰州训练,这么苦这么累,都坚持下来了,上去玩命干。”我相信自己的汗水不会白流,上场后我敢于使用动作,拼尽全力,以一个外卷入和一个反攻技术赢得整场比赛的胜利。       争小组冠亚军再次面对江苏选手,由于体力消耗过大,我的内侧副韧带在防守中不慎拉伤,走下比赛场地,我想着一定要坚持参加铜牌战,拼下铜牌,证明自己。在队医的治疗和包扎下,我的腿部勉强能动了。下午的铜牌战中,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为上海争光。虽然在铜牌战中,我的大腿再次拉伤,无法支撑而输给了对手。但是,我觉得很自豪,因为面对强敌我没有退缩,面对伤痛我选择坚持,我展示了上海女子柔道队的斗志,我用汗水为上海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贡献!       我非常感谢教练、领导和各位帮助过我的人,因为有你们的帮助让我从一个从来没有赢过全国比赛的小孩,在这次青运会中取得了第五名。这个成绩让我更加坚信: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己的能力,永远不要、不要、不要、不要放弃!我坚信的在不久的将来,姬教练一定会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和我们一起登上最高领奖台!       最后献上一首我最喜爱的歌曲《飘向北方》,祝福奋斗中的我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 08/15
    2019
    8月13日,在太原滨河体育中心全民健身馆,上海代表团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举重项目上的第一金诞生。19岁的上海选手王宗跃在男子89公斤级(体校甲组)比赛中,完成150公斤抓举、180公斤挺举,以330公斤的总成绩将金牌稳稳收入囊中。       第三把挺举时,王宗跃要了193公斤的重量,目标是破全国青年纪录,可惜最终没能成功。但他依然以领先第二名12公斤的成绩拿到梦寐以求的冠军,实现上海举重队历史性突破。       比赛时也戴着一副眼镜,让原本就体格敦实的王宗跃,给人一种更踏实的感觉。夺冠后的他笑容挂在脸上,依然沉稳,“我10岁开始练举重,小时候感觉自己力量大,所以就练了举重,而且练了身体也会好一些。”在外人眼中,练举重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运动,王宗跃并不以为然,“练举重挺开心的,没感觉到辛苦,平时身体素质、技巧都要练。我的挺举相对来说强一些,挺举主要还是靠体能,小时候经常跑步,体能打下了基础。”       2013年,王宗跃从湖南来到上海,当时看中他的是闵行区少体校的举重教练翁明辉。翁明辉介绍:“当时手上没有队员,正好朋友介绍到湖南去挑苗子,那时的王宗跃抓举也就五六十公斤,但他的身体素质各方面都不错,所以把他招了过来。小孩训练很认真,到我这里练的时候,看得出他是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       勤能补拙,有时需要的就是那份坚持 。王宗跃笑称,“我小时候训练在当地成绩是比较差。”不过当他今天站上冠军领奖台时,不少以前跟他一起练的队友早就放弃了。年少离家,父母其实舍不得,但还是尊重了儿子的选择。常年训练比赛,王宗跃一年也就回家一次,上海是他第二个家。翁明辉回忆,“来上海不久他阑尾炎发作,父母不在身边,当时我陪他去医院,找医生做了微创手术,好让他尽快恢复。”在翁明辉的带教下,王宗跃拿到上海市冠军,并在2014年进入上海市队。       在上海,王宗跃有机会获得了更好的训练条件和专业保障。一步一个台阶,王宗跃说:“我还有上升空间,出最好成绩应该还要一两年。现在每年成绩都在涨,平均每年涨5到10公斤。”       登上领奖台,王宗跃不忘言传身教自己的教练——启蒙教练翁明辉、上海队主教练骆耀华。从2015年开始组建本届青运会后备队伍时,上海举重队就将王宗跃作为主力来培养,今年上半年预赛时王宗跃已经打破了一次全国青年挺举纪录,原本想在青运会再有所突破。骆耀华告诉记者,“上半年王宗跃的纪录是181公斤,后面的比赛有选手将纪录打破,我们还是希望把纪录拿回上海,可惜今天花了比较多的精力在确保金牌上,其实训练中他已经有(打破纪录)这个能力的,很可惜。”       就在王宗跃夺冠前几天,上海举重队原本还有一个夺金点——体校甲组女子87公斤级项目。但俞嘉琪意外受伤,憾失这枚金牌。骆耀华说:“回去以后,王宗跃就跟我说‘教练,我会争气,帮您把这块金牌拿回来,当时真的很感动……”说到这里,骆耀华声音哽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女子组开局不利,男子组王宗跃是第一个出场,又是上海举重队志在必得的一枚金牌,压力可想而知。骆耀华透露,“这次王宗跃体重降得有点多,出来的时候体重88公斤,比赛前称只有86公斤,比赛紧张对他影响比较大,挺举最后没有破纪录举起来,这也是原因之一。今年我们所有的精力和希望都放在青运会,希望通过努力来证明上海的实力。今天其实他承受的压力比我更大,他能扛住压力,拿下这枚金牌我非常满意。”       自从进到市队,王宗跃一直是全国同年龄级别的冠军,16岁时开始跨年龄参加全国成年组的比赛,17岁时已跻身全国成年锦标赛的前12名。“性格踏实,比赛时有拼搏精神,敢拼敢斗”。这是骆耀华对王宗跃的评价。“他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进入成年组的前八名,下一届全运会目标继续更进一步,争取前三。还是要一年一年的努力,实力不可能突飞猛进,只可能通过你的刻苦训练才可能提高。”       通过青运会一个周期,上海举重队这一团结的集体再出发。骆耀华说:“在男女组00、01、02、04这些年龄段,我们都有冲金的实力,这是我们做得比较成功的一点。举重是大周期项目,它不可能靠一年两年或者一两个运动员就崛起,需要一到两个周期,不懈坚持才能翻身。”今天的突破更是源自于队伍建设和队员精神的塑造,“一个队员一来不可能就说我要刻苦训练拿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没有这样的觉悟。我们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和环境,有10到15个队员一起往同样的目标努力,发掘他们的潜力。”       在后几天的比赛中,上海举重队还有冲金点。骆耀华说:“通过这次青运会,我们看到了上海举重的希望,这是作为教练来说比较欣慰的。这两年我们很苦、很累,但是很值得。”
  • 08/14
    2019
    2018年6月,我来到了上海跆拳道队。来之前,对跆拳道一知半解,只知道用腿,没参加过一次比赛,刚到这里练的并不好,很担心自己会被第一个淘汰。起初,每星期打实战我谁都打不过,在每一次被对手上头和被踢岔气,在一次一次的挫折和失败面前,我想过不练了,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这项运动。虽然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但是我还坚持着每一天的训练,这也让我一点一点的变强。       2018年底,我们来到了崇明训练基地。这里的场地与环境都比原来好太多了!虽然我很努力地练了半年,但是还是没有得到教练的重视,被放在一边训练。我在想,我是不是该放弃了?是不是我美好的梦想要实现不了了?这时候我爸妈给我说:“你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不要轻易放弃。每天自己多练练,林教练总会发现你进步了。自己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功是给坚持坚持再坚持的人准备的。”听了他们说的话,我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更加的努力。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训练表现终于得到了教练的认可。我非常珍惜每一天的训练,每天晚上我都会认真总结自己当天的训练情况、感受、伤病,并把自己实战视频发给教练,教练也会根据我们的身体情况来针对性,个性化的制定训练,同时会自己示范动作要领,在动作技术方面教练会很耐心纠正,还会为要比赛的队员单独强化训练和拿脚靶。从一开始我觉得教练这个职位很轻松,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轻松,教练们家庭,也有孩子。但是教练为了我们那么努力的在教我们实战的技巧。       教练组为我报名参加了青运会的预赛,让我备感珍惜,我在第二次预赛中获得了决赛资格。通过青运会的预赛锻练,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赛前,教练对我与魏秀萍进行了重点训练,每天的训练,都特别特别累,很多次我累得感觉再也爬不起来了,但是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我,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经过赛前重点强化训练,我的能力、体力和技战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防守还不是很好,总是把分丢在头上。所以在后期的训练中专门给我加强了头部防守训练,林教练说要把我调到满弓状态!在今天的比赛中,我对自己很有信心,我不畏惧强手,我敢于进攻,很好地贯彻了教练的指挥意图,比赛中明显感觉自己攻反转换节奏加快了,能把对手调动起来,进攻时动作很紧凑,快准狠的力度也有了,能够战胜预赛第二名的选手,我感到自己有了进步,这都是艰苦训练的成果,感谢教练,感谢队友!       这次青运会,中心领导对我们高度重视,赛前的出征誓师大会、拍摄宣传照和8月9日全中心为我们举行的出征欢送仪式,都让我倍感激动与兴奋!       虽然我只接受了一年的训练,但是面对二青会强大的对手,我没有怯场,虽然最后我在铜牌战中输给了对手,但是我的勇气和毅力没有输!       这次全国青年运动会上我拿到了第五名的成绩,要感谢中心领导、教练、领队、队医和陪练的队员们,我对他们说一声:您们辛苦了。为了不负教练领队他们对我的期望,我一定要勇往直前,越战越勇,加油!加油!加油!